哥倫布發現帝王之木
COLUMBUS DISCOVERS THE KING OF THE WOOD
當時的哥倫布并沒有意識到,這種傳奇的木材,在未來的幾百年時間里,不僅見證歐洲藝術文化的繁華與巔峰,而且還在遙遠的東方,影響了一個藝術流派的誕生。
十六世紀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個世紀。哥倫布新航路的開辟,使歐洲與亞洲、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。同時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微凹黃檀(拉丁語:可可波羅,俗稱南美大紅酸枝) 作為一種藝術與文化的紐帶,將全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。
1492 年 10 月,在加勒比海的一個小島嶼上,哥倫布用廉價的玻璃制品和當地土著交換了大量的寶石。土著酋長熱情地接待了他們,還額外送給他們幾棵一種名叫“可可波羅”的木材表示感謝。這種木材在島上直譯名為“帝王木”,是當地最為尊貴的木種,這便是微凹黃檀,由于其木性極佳,自古就是島嶼及島外的一些部落皇族專屬的木材。
當時的哥倫布并沒有意識到,這種傳奇的木材,在未來的幾百年時間里,不僅見證歐洲藝術文化的繁華與巔峰,而且還在遙遠的東方,影響了一個藝術流派的誕生。在他的眼里,這些木材平平無奇,功利的哥倫布,處置這些木材的方法,竟與一百年前七下西洋的鄭和處置紅酸枝的方式如出一轍。木材由于密度高,而被簡單地放置在船艙尾部,用以遏制狂風惡浪的侵襲。
歐洲宮廷家具的巔峰
THE PINNACLE OF EUROPEAN COURT FURNITURE
全西班牙最頂級的家具制造專家聚集一堂,晝夜不停地對王座進行設計及制作。木材剖鋸開,微凹黃檀與生俱來的優良品質——典雅的大紅色澤,濃郁的酸香氣味,似山巒疊起的美妙紋理一覽無遺,令在場所有人發出由衷的贊嘆。完工的王座上畫有大衛王遠征腓力斯丁的肖像,并以西番蓮的紋理點飾,顯現巴洛克時代的華麗風格。
1493 年 3 月 15 日哥倫布順利返回西班牙,帶著他的發現成果,前往覲見伊莎貝拉女王和斐迪南國王。哥倫布向皇室展示的珍寶中,自然包括了享有“帝王木”美譽的微凹黃檀。獨具慧眼的伊莎貝拉女王對微凹黃檀情有獨鐘,隨即指令將微凹黃檀作為材料,打造出一張華貴典雅的王座,作為獻給斐迪南國王的禮物。
伊莎貝拉女王的期待很快得到回報。全西班牙最頂級的家具制造專家聚集一堂,晝夜不停地對王座進行設計及制作。木材剖鋸開,微凹黃檀與生俱來的優良品質——典雅的大紅色澤,濃郁的酸香氣味,似山巒疊起的美妙紋理一覽無遺令在場的所有人發出由衷的贊嘆。完工的王座上畫有大衛王遠征腓力斯丁的肖像,并以西番蓮的紋理點飾,顯現巴洛克時代的華麗風格。這尊王座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巴塞羅那歷史博物館,被譽為十六世紀歐洲宮廷家具的巔峰之作。
SIAN ROSEWOOD AND DIMPLED DALBERGIA
五百多年后的今天,分處于南北半球,同一緯度的兩種木材,經生物學家鑒定,被認定為同屬于黃檀屬、紅酸枝類,兩種木材木性非常相近,學名分別為交趾黃檀和微凹黃檀。西方航海家哥倫布壓船艙發掘微凹黃檀,而中國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帶回交趾黃檀,兩種木材被發掘的歷史也是如此相似,讓人不禁感嘆造物主的神奇。